
当前位置:首页>日本横河YOKOGAWA

DCS系统的数据主要为来自现场的信号和各种变量,在控制站中表现为与工位号(TAG)对应的相关的ce量值(PV)、设定值(SV)、操作输出值(MV)及回路状态(AVTO/MAV/CAS)等。这些数据在DCS控制站相应的存储器里,构成实时数据,其它属于与工位号有关的组态信息,如量程、工程单位、回路连接信息、顺序控制信息等,也在控制站中存储,但同时必须在操作站或工程师站中存贮,而且有映像关系,至於历史数据存贮,一般不是在DCS控制站中AAR145-S50。
在完善的DDS技术中,对A/D、D/A转换及控制算法,分别引入扫描周期和控制周期概念,在第二代、第三代DCS控制站中,扫描周期可以比缺省值1秒更短(注意1秒对一般温度的等物理量的ce量控制是足够的),如可以选用0.2-0.5秒,以满足少数反应快的控制对象的要求AAR145-S50。
对於第一代、第二代DCS控制站,为了完成回路控制以外的顺序控制、批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分别开发了不同型号、规格的控制站产品;而第三代控制站因为其功能强大,对开关量和模拟量处理能力很强,所以一般不做区分。大型DCS的一台控制站可以完成上百个回路的控制,其容错技术完善,可靠性高,所以"分散控制以消除危险"的初衷已很难体现。当然对於一个工厂只有一个中央控制室及多套工艺装置,而且每套装置就近安装1-2台控制站的大系统来说,这也是一种分散型控制,只是对控制站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了AAR145-S50。
中小型DCS控制站,控制8回路、16回路、32回路几种型式,分散性较易为人们接受。目前小型DCS系统所占有的市场,已逐步与PLC、IPC、FCS、I/0系统共享,今后小型DCS可能首先与这些系统融合,而且"软DCS"技术将得到发展。
控制站是整个DCS的基础,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为主要,死机和控制失灵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冗余、掉电保护、抗电磁干扰、构成防爆系统等方面都有效而可靠,才能满足用户要求。以后DCS厂家在通信网络、操作站、工程师站几方面制作逐步开放或可以互换并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时,作为制造厂,仍应保持控制站的软硬件的生产专有,因为这是传统DCS或称常规DCS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