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VJ01A-59MSK 单路交流电压隔离传感器/变送器
产品概述
此类产品是运用电磁隔离原理设计,采用输出与输入隔离(二隔离)以及输入、输出、电源均隔离(三隔离)隔离方式制作,具有PCB、导轨、螺钉三种安装方式,主要用于交变电压信号的实时监测和监控。
产品特点
●检测范围宽:1~600V
●抗干扰能力强:可提供输入/输出/电源端抗浪涌电压达4kV以上的产品;
●可多种输出、多种安装检测方式,方便用户选择使用;
●可靠性高:隔离耐压≥2500VDC;
主要特性
●检测范围:1~600V
●输出纹波:10mV(0.2级),15mV(0.5级)
●温漂特性:≤200ppm/℃(0.2级),≤500ppm/℃(0.5级)
●响应时间:≤300mS(CE-VJ01/03),≤400mS(CE-VJ01A/03A)
●静态功耗:Vz,Vd,Vg,Iz输出:300mW(交流单相有功/无功),840mW(交流三相三线有功/无功)
Iy输出:960mW(交流三相四线有功/无功)
●负载能力:负载≥2KΩ(电压输出)
负载≤250Ω(电流输出)
●工作环境:温度:-10~60℃;湿度:≤95%(不结露)
产品特性选择表:CE-VJ01A-59MSK
产品类型 |
输入性能 |
输出类型 |
辅助电源 |
穿孔(mm) |
外形 |
精度 |
输入量程范围 |
CE-VJ |
01:单路(直流供电三隔离) |
3:0~5V DC (Vz) |
2:12V |
M:无孔 |
S2 |
0.2 |
0~1-500V |
8:110V |
S3 |
0.5 |
0~1-500V |
||||
SK |
0.5 |
0~1-600V |
选型注意事项:
注①…选用该输出类型时,负载电阻RL应≤250Ω,如250Ω<RL≤500Ω时,请用户在订货时注明。
注②…二线制4~20mA输出,应选24V辅助电源。
选型示例:CE-VJ03-52MS2-0.2/0~250V。
描 述:输入单相交流电压:0~250V,输出:4~20mA,辅助电源:+12V, 无孔(端子输入),等级指数:0.2级的S2型电量隔离变送器。
其他产品知识:
热电偶的定义与工作原理:
什么是热电偶?
两种不同的导电材料A和B组成的闭合回路如图5-1所示,用于对温度进行测量的仪表,该组合就称之为热电偶。
热电偶的主要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热电偶已成为目前温度测量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测温仪表之一。
(1)其主要优点有
a.测量温度范围广,可以在1K(-273^)~28001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b.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安装和维修都很方便;
c.性能稳定,准确可靠;
d.热惯性小,动态响应速度快;
e.可多点测量,可远距离传送,便于集中检测和控制;
f.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温度测量
(2)其不足之处有:
a.使用中参考端必须是恒定的,否则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
b.在高温或长期使用时,会受到工作介质或气氛作用(如氧化、还原等),而发生劣化,降低使用寿命。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A和B加上测量仪表组成闭合回路如图5-1所示,A,B称为热电极,A,B的焊接连接点1,称为测量端,(也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接点2称为参考端(也称为参比端)。)测温时,将热电偶的测量端置于被测温场所,其参考端置于常温下,然后通过导线与测量仪表连接。由于热电偶两端(1,2)所处的温度不同,在热电偶回路中,就有电动势产生。用测量仪表测得电动势的数值后,便可换算成相应的温度或直接由测量仪表指示出被测温度。
什么是热电势(塞贝克电势)?
塞贝克电势是德国医生塞贝克于1821年发现并提出的。
当热电极A,B相接触的两端所处的温度不同时,例如和r。,则在回路中就有一定大小的电动势产生,这个物理现象称之为热电效应或塞贝克效应。
这个在回路中由温差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势或塞贝克电势。
热电势用符号匕B(r,r0)表示它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两部分组成的。
如果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势用接触电势表示,那么■eAB(r,:r。)可用式(5-1)表本:五ab{T,T0)=EAIt(T)-Eab(Tq)式中jAB(r)——接点A,B在温度r的分热电势;EM(T0)——接点A,B在温度r。的分热电势。.式中应当注意到:
热电偶测量的并不是测量端的温度r,而是测量温度差T-T0。—热电偶分度表、热电偶E-r特性曲线以及配热电偶显示仪表均是规定参考端温度为0尤得到的。
什么是接触电势(珀尔帖电势)?
珀尔帖电势是法国钟表匠珀尔帖于1834年发现并提出。由于金属导体材料不同,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密度是不同的。当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A和B接触时,自由电子就会从密度大的金属导体跑到密度小的金属导体中,当达到动平衡状态时,A,B间则形成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接触电势,也称为珀尔帖电势。
接触电势的大小与两不同金属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密度差异大小有关。
应当注意到:相同材料组成的接点,不论接点温度是多少,均不会产生珀尔帖电势,即珀尔帖电势为0。
什么是温差电势(汤姆逊电势)?
汤姆逊电势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并提出。
当金属导体两端温度不同时,自由电子密度大的髙温端会向自由电子密度小的低温端扩散。高温端失掉一些电子带正电形成高电位,低温端因得到一些电子带负电形成低电位,当达到动平衡状态时,高、低温端则形成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温差电势,也称为汤姆逊电势。温差电势的大小与金属导体的材料性质及两端的温度差大小有关,而与热电极的几何尺寸和热电极中间温度无关。
热电偶产生热电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由热电效应(或称塞贝克效应)原理可知,热电偶产生热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热电偶的两个电极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
(2)热电偶的两端接点必须具备不同的温度。
如何将测得的热电势转换成要测的温度?
可以看到:_测量仪表所测量到的仅是接点1,2之间的热电势,并不是接点1处的温度。
要将接点1,2之间的热电势转换成要测量的温度,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1)用热电偶分度表进行查找。1不同型号的热电偶有相对应的热电偶分度表,只要从分度表上查找到测得的热电势值就能从分度表上查到对应的温度值。:
(2)绘成热电势特性曲线或整理成数学公式(即内插公式),.这样只要输入测得的热电势值,就可以显示出被测温度值。以上也是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
什么是热电偶的分度表?
在对热电偶进行检定或测量中,用电测仪表测得的是热电偶的热电势值(pV),而不是温度值(t)。这就需要将所测得的热电势值转换成温度值,热电偶的分度表所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
热电偶的分度表是用来将测量的电动势转换为相应的被测温度,还可反过来将温度转换成相应的热电偶的热电势。
国家标准GB/T16839.1《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提供了8种标准化热电偶的分度表,它们分别是:
(1)铂铑13-钼(R型);
(2)铂铑10-祐(S型);
(3)铂铑30-钻铑6(B型);
(4)铁-铜镍(J型);
(5)铜-铜镍(T型);
(6)镍铬-铜镍(E型);
(7)镍铬-镍铝(K型);
(8)镍铬硅-镍硅(N型)。
(资料转载于互联网,仅作阅读参考,不做它用!)